精神家园的守望---王远声工笔人物画解读
2014-08-02 10:57:53来源:未知点击次数:189274次
刘 杰
当代中国画,在历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的狂潮冲击后,我们曾一度视之为庸俗,甚至不屑一顾的唯美主义再一次回归,我们在重新审视唯美主义的特质,并对唯美主义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当代艺术的转型恰恰正处于中国经济的勃发期,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进程,使得当代社会充斥着浮躁和纷扰,唯美主义艺术便格外具有魅力。这魅力如远离尘嚣的净土、如滋润心田的玉液,成为我们渴望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仰慕和渴求!在中国画坛,一批优秀的的艺术家们,通过对唯美主义艺术的探索,在执着的守望着自我的精神家园。青年画家王远声就是其中的一位。
画家王远声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是通过他的女性题材的工笔画实现的,他用他的画笔,借助清楚亮丽的女性,构筑一个纯净的女性世界。在他营造的那个纯净的女儿国里,没有尘世的纷扰,没有市井的庸俗。他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寄寓在这些文雅沉静的少女形象里,他要在他的女儿国里实现对艺术的探求。王远声的代表作之一《花季》中,描画了三位清纯秀美的傣族少女。一身素色的妆扮更衬托出少女的洁净心灵,雾岚光影衬托,使画面中少女的形象更加美丽、更加圣洁。画面色彩既单纯又富有变化,将人物的清雅烘托得恰如其分。服饰颜色单纯统一,但通过服饰上朵朵小花的缀点,更加丰富了视觉的效果,充满了形式美和情感魅力。他还善于准确地捕捉人物的特征和情景的关联性,三位少女的神态与视线,统一之中又把欣赏者的视线,导向画外更宽广的空间。在《花季》中,荡漾着青春的少女们,以甜美而静谧的神情、娴静自然的姿态,展示出少女青春期丝润般的心灵,这不再是单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美,而是对客观现实的择取、淘汰、提纯和滤净后,将生活升华至艺术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之美。
从王远声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笔下的女性不再是被符号化的传统女性,一味的凤眼樱唇、纤态弱体,而是现实生活中深具传统美感的现代女性,她们来自真实、自然地温馨家园。这个家园里生活的女性,不单纯停留在传统装饰性的美,而是精神内涵上的美与形式美感上的相协统一。从外形到情感、从古典意味到现代构成,在他的笔下,不断打破后再予以全新的组合。这就是精致的线条、温和的色彩、优雅的形象和简约之中透着多变的构图,精心排序而图示出来的的视觉美感和精神。
王远声着意保留东方美感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构成元素,不但丰富了其画笔下人物工笔的表现方式,而且更强化了主题的的视觉效果。如作品《嫩蕊商量细细开》,晨雾中朝晖袭人,茂盛的老紫藤树下,一位姿态娴静的少女带着萌春的喜悦,静静地在醉沐春风里,充莹着青春的气息。画家为了突出少女的形象,有意识的渲染出光亮的晨雾,衬托少女的身姿。画中紫藤的枝干粗壮苍劲,与盛开的紫藤花及少女的形象对比分明,极富变化。画家又巧妙地赋予了少女和花木两者不同的艺术性格,并在充满辨证色彩的“中庸”处理中,把美丽的意象透彻地转换为充满韵致的绘画语言或绘画形态。这种沉稳感和宁静感,既让画中佳人彰显出青春少女娴静的美,也让画面呈现出典雅的美。
用笔用线是中国画的生命。在王远声的国画里,线条极富表现力,并且把这种表现力充分运用到所表现的一切物象中。画家在描画人物肌肤时使用的线条纤细而柔韧,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在对服饰的描绘上反而用了坚挺的粗线条勾勒出质感粗硬的少数民族麻质的服饰效果。着色的单纯简约中蕴含着微妙的变化,染色方式采用传统的勾线填色与多重渲染相结合。可以说,他的工笔绘画灵秀满纸、温文典雅、精致唯美,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品味。
王远声力图走向精神的回归,在守望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找寻着生活与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契合点,捕觅着真实的个性化体验,并推进两者的内在关联,在单纯宁静的画面中融入了画家强烈的生命和精神追索的痕迹。他的作品,给观者视感丰富整体,而非含混纤弱,这正是画家重视精神感悟的结果。画家一直都在寻求着这样的心灵回归,画中人物生活空间是现实的,而让观者领略到的精神空间,却是画家精心构建和守望的。
因而,王远声的画,看似写实,实则充斥着唯美意念的理想,具有一种持久意味的静态美、理想美,是一种在现实中令人们心弛神往的精神家园。